首頁 要聞港聞 中國、台灣兩岸國際新聞 娛樂新聞 體育新聞 即時中港台新聞 即時國際新聞 即時經濟新聞

北都收地爆棄養 動物權益須保障

2025年10月26日 報章新聞 要聞港聞

北部都會區被視為未來的發展引擎,收地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。正當人們對未來充滿期待之際,區內的動物卻只有無助和絕望。動保組織發現,自北都收地以來,大量貓狗未能隨主人上樓而被遺棄;過去一些貨倉或停車場的「看門狗」同樣被人棄養;甚至乎,烏龜也被人棄之如敝屣。有關組織促政府發展北都的同時,必須為動物作「超前部署」,確保牠們的生存權不會被犧牲。

有救援動物機構最近收到發展商通知,指北都一個被收回的位置內,發現大批奄奄一息的烏龜。義工趕到現場後,赫見一群水龜陸龜被遺棄在荒廢的石屎圍牆內,全身沾滿泥漿,已缺水缺糧多日。由於該處只是一個極簡陋的構築物,沒有居住痕迹,估計有人非法佔用來養龜,當發展商收地後一棄了之。

同類情況屢見不鮮,例如擬建設為口岸商貿及產業區的粉嶺北馬適路附近村落,村民早於今年8月已陸續遷出,但數百隻流浪貓狗卻面臨生存危機。這些貓狗過去在村內覓食,或由村民餵食,但人去樓空後,貓狗的生活環境劇變,覓食極為困難。加上村落環境與市區樓宇不同,村民飼養的貓狗多未絕育,習慣自由活動,導致動物繁殖數量快速增長。若對牠們置之不理,嚴重者引發死亡,輕微者也會對衞生環境造成負面影響。

單單數個村落,已有數百動物流離失所,隨着北都不斷收地發展,預料未來將有更多流浪動物湧現,造成人道危機。歸根究柢,除了部分飼主缺乏責任感,更重要原因是,現行政策下,村民若遷往安置屋邨,便不能飼養寵物;至於倉庫或停車場結業後,人們不再需要狗隻看門口,結果同遭遺棄。關注組織早前曾與土木工程拓展署進行會議,商討建立溝通聯絡機制,由動保組織到發展區進行捕捉絕育、由顧問公司陪同動物救援團體到發展區設捕貓籠等,並由政府資助或提供安置地點,惟至今未得到積極回應。

事實上,過去亦有政黨建議,政府在規劃北部都會區項目時,應全盤計劃處理動物安置問題,例如設立具規模的動物收容中心,以及實施「捕捉、絕育、放回」措施,從源頭減少流浪貓狗。另一個可行方法,是放寬上樓禁養寵物政策,讓貓狗能隨主人一同上樓。無奈言者諄諄,聽者藐藐,政府對這些提議是「意見接受,態度照舊」,只象徵式表示可用短期租約及一次性資助方式,供動物福利構機申請開設動物領養中心,但這對於財政並不寬裕的動物福利構機來說,實在難以長時間維持。可以預料,因發展北都而衍生的動物棄養潮不會停止,這些貓狗烏龜只能自生自滅。

別看港府提出開放「寵物餐廳」牌照申請,擺出善待動物的模樣,實際上要落手落腳照顧流浪動物,所有部門皆耍手擰頭。更遑論虐殺動物案件此起彼伏,執法及司法部門每次皆是輕輕放下。聖雄甘地說過,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,可用他們如何對待動物來衡量。以此觀之,香港距離文明二字,恐怕仍然遙遠。